“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有德,当益其地,不过百里,后有功加以九赐”,这里的“赐”就是“锡”,这是一个通假字,所以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即“九锡”应该怎么读,是读这个字的本音还是读“赐”。

如果按照古籍记载,“锡”通“赐”,那么“九锡”的正确读音应该是“jiǔ cì”,而且《说文解字》里也有过相关注解“经典多叚锡为赐字”,由此可见,“锡”在古代是有赐予之意的,这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出现,例如《庄子》里记载过“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

所以说,读“jiǔ cì”似乎并无不妥而且也是最正确的读音,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装影视剧里,并没有读“jiǔcì”而是读了它的本音,难道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对古文对历史的不了解不尊重吗?很显然我们不能这么认为,因为有很多字在经过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后又有了其他不同的含义,而且同一个字的读音在不同时代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于汉字的发音,我们国家历来都是遵守一个原则,即约定俗成,因此我们的新华字典总会进行改版,改版的目的就在于将一些约定俗成的过去从没有过的汉字,词语的含义,发音等进行重新的统一,以此来适应当下的主流观点。

所以,“九锡”直接读“jiǔxī”也并无不妥。

那么“九锡”之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礼遇呢?“九锡”即“九赐”,也就是君王赐给大臣的九种器物,关于这九种器物都是哪九种,在不同朝代亦有所不同,但也都大同小异,大抵都是以下几种,即:

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弓矢、斧钺、虎贲 、秬鬯(jù chàng)

车马,即天子所乘的马车;

衣服,即衮冕之服和赤舄(xì),是古代皇帝及大臣参加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及鞋;

乐县,即定音,校音的工具;

朱户,即红漆大门;

纳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能遮挡登者的石阶,另一种是指阶高较矮的木阶梯;

弓矢,即特指的君王所用的红,黑两色专用弓箭;

斧钺,即一种兵器;

虎贲,即护卫大臣的卫士;

秬鬯,即祭祀用的香酒。

“九锡”即以上九种御赐之物,那么“九锡”为何会成为古代朝廷最高礼遇,而接受“九锡”之礼的臣子为何往往又成为日后朝堂之上的权臣呢?究其原因还是通过“九锡”之礼臣子所获得的权力,即“九锡”之礼并不是一个象征性的礼遇而是君王赋予大臣以实权甚至专权,独权,要知道“九锡之物”本就是君王专配,君王将“九锡”加与大臣,那么大臣也就拥有了等同于君王的地位以及权力,比如,“斧钺”,皇帝赐予大臣“斧钺”就意味着大臣可以不必经过皇帝的认可而随意行使杀伐之权。

所以,在古代,但凡接受皇帝赐予的“九锡之礼”的大臣无不成为日后的权臣甚至篡权逆臣,比如王莽,曹操,司马懿,司马昭,侯景,杨坚,李渊等。当然了也有很多有功于社稷的大臣拒绝接受“九锡之礼”,其原因主要就是避嫌和出于对朝廷的忠心,毕竟接受了九锡就意味着拥有了篡权的能力,历史上蜀汉权臣诸葛亮就曾拒绝加九锡。

总而言之一句话,加“九锡”意味着大臣拥有了可以比肩皇帝的权力,如果朝臣有了不臣之心,那么接受“九锡”之礼的大臣会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