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地球世界还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中,冷战双方在各个领域展开竞争,其中航空航天领域的竞赛尤为激烈。那个时期见证了许多里程碑事件的诞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位太空人、第一次载人登月、第一架航天飞机、第一个空间站、第一架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金星探测器。同时,与外星文明相关的研究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对人类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宇宙的广袤深感震撼,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源利用率的文明等级设想,后来被称为卡尔达舍夫等级,用于评估智慧文明在宇宙中的先进程度。

一级文明被称为行星文明或母星文明,合格的一级文明可以利用其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甚至能够完全控制行星的气候。具体技术成果包括可控核聚变和太空电梯等。根据卡尔达舍夫在1964年的评估,人类文明只能算作0.7级,不过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人类文明的等级已经上升到了0.73级。

如果在21世纪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最迟到22世纪末,与可控核聚变相关的一系列应用就会趋于成熟,人类也将具备大规模往返太空的能力。因此,在23世纪到来之前,人类文明有望达到一级文明的水平。

离开地球进入太阳系后,人类开始迈向二级文明。在卡尔达舍夫等级中,二级文明被称为恒星文明,指的是能够利用所在恒星系的全部能源的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成果是戴森球,一种可以利用恒星光和热能的超级装置,将恒星完全包裹起来。

戴森球被称为超级装置,原因是在任何一个恒星系中,恒星的质量占据了星系质量的99%以上。比如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在恒星质量占比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即使将剩余的行星粉碎,也无法制造出足以包裹恒星的球形能量吸收装置。因此,从一级文明晋升到二级文明是非常困难的。

在卡尔达舍夫最初的设想中,三级文明是文明等级的最高点,被称为星系文明,能够掌控利用所在星系的全部能源。将其应用于人类文明,即能够掌握直径18万光年的银河系内的所有能源。

关于三级文明的具体技术成果,目前还无法想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三级文明一定拥有短时间内实现星际旅行的能力,并能够与其他星系内的文明进行交流和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卡尔达舍夫等级只是一种理论推测,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更不用说评估它们的等级了。尽管如此,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搜索和研究仍在继续进行,包括通过天文观测、射电信号的搜索、行星探测等方式。

卡尔达舍夫等级提供了一种思考智慧文明发展的框架,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假设。人类文明目前处于一级文明的阶段,不断努力发展科技和探索宇宙,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明等级,并可能在未来与其他潜在的智慧文明进行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