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太空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全共振六行星系统,这6颗比海王星略小的气态巨行星,都在围绕着一颗编号为HD110067的恒星运行,且所有的行星都保持轨道共振关系。

所谓轨道共振,指的是环绕同一个质量中心附近运行的天体,相互之间的周期性引力给彼此带来的引力约束,具体到这个恒星系来看,其中两颗恒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9天和14天,第三颗是20天,它们之间是3比2的公转共振周期,剩下的几颗行星是4比3的共振周期。

尽管轨道共振现象在太阳系也存在,比如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以及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之间,但它们基本上都是质量悬殊的组合,而此次新发现的六颗系外行星形成的共振链,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根据统计:行星轨道间存在共振关系的行星系统比例大约只有1%,但像这种存在连续共振现象的还是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解释这一情况,因为行星之间彼此的引力干扰是很精妙的过程,两颗行星彼此共振和六颗行星彼此共振所需要的引力修正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基于这种情况,甚至有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恒星系是外星文明干预的结果,这六颗行星似乎是专门被这样放置的,目的就是让人类文明这种低技术文明发现,进而意识到宇宙中存在高级外星文明,且它们的技术能力足以编排恒星系中的行星排列。

然而这种类似《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石碑的解释,实在是太过科幻,主流科学界仍然认为这种共振链是由某种我们尚不了解的机制形成的。

其实这次发现的六行星共振系统,在天文学上的价值并不高,因为这六颗行星都是气态巨行星,连一颗地球这样的岩石金属行星都没有,而且也不存在宜居带什么的,至少从寻找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方面,这个恒星系是没什么价值的。

目前不论是NASA的系外行星望远镜,还是ESA系外行星搜寻计划,都是希望用凌日法去发现更多的岩石金属行星的,比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若干颗超级地球和第二地球,开普勒452b,开普勒22b等等,而类似木星或者天王星海王星这种气态行星,对人类文明而言是没什么意义的。

当然了,凡事总有例外

现在就有科学家认为,我们寻找外星生命的条件太过狭隘,也许外星生命并不需要岩石金属星球的环境,也许它们是大气层中的浮游生物,在气态行星内部的大气层中就能繁衍,目前就有类似的研究旨在从木星和土星的大气层内找到生命分子。

如果未来我们真的能在太阳系内的气态行星里,找到微生物甚至是复杂生物的话,宇宙中就一定存在大量的生命,甚至可能每个拥有行星的恒星系都存在基础的微生物,就像地球上所谓的生命禁区最终都能被找到生命痕迹一样。

总体来看

不论是此次发现的轨道共振恒星系,还是未来有可能发现的存在生命的恒星系,它们都是茫茫宇宙无数个恒星世界中的一个,和我们的太阳系一样都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