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确实有派系,北方元老派,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州派,入蜀后,益州本土联合东洲派对抗荆州派和北方派,所以本质上就是荆益两派的斗争,但这不是官员互斗,斗倒你我去坐你的位置,是理念不同。荆州派跟随刘备多年一心匡扶汉室,但益州派不想打仗,刘备死后益州派更消极,后期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斗争就是荆益矛盾的缩写。

东州派自诸葛亮时代,法正死,吴壹中立,孟达投降,所谓的东州派只剩下李严,即便李严这么能折腾,这个派系也未撼动蜀汉政权。最终李严被贬,他儿李丰继续他江州都督的位子,要是放在政权纷乱的朝局,李严家族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但诸葛亮处理的非常温柔,托孤之臣下马,基本上诸葛亮只做了顺手推舟的事。

东州派是刘焉刘璋早期就入川的外州人力量,也是经过斗争才留下来的一群,“益州以东的团体”,刘备入川基本也是外州人,所以蜀汉建立的基础一开始都是这些人,刘备后带来的荆州派为了实现大汉复兴和稳定蜀地,东州集团则为了权力继续,合作压一压本地益州人正常的。早期有诸葛亮治政,蜀地派系空前团结,但这也无力伐掉大魏,后期益州人民已经承受不了北伐了,各派其实都知只有投降一路了。

荆州派,和诸葛亮对着干的廖立等人都是荆州人,也都是所谓的荆州派,杨仪和魏延,这算荆州派内斗。益州派更别提了,投降的主力。益州作为蜀汉唯一被侵略的州,反对者多很好理解,但关键益州还出了杨洪、马忠、李恢,马忠在蜀汉政治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费祎,所以益州派真的一直被打压吗?值得商榷。

蜀汉政权从诸葛亮、蒋琬、费祎,一直过度的很好,但费祎中年遇刺,没有指定好接班人,刘禅匆忙掌权,身边不知道该信任谁所以重用了宦官,蜀汉走下坡路是从费祎遇刺开始的,所以派系自始至终都被诸葛亮以及诸葛亮的继任者处理的很好。蜀汉政权比较重要的官位(职)有以下这些:录尚书事、平尚书事、开府、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些都是实权,手握这些才是蜀汉政权上的巨头,毫无疑问以权利来说蜀汉政坛权力第一是诸葛亮李严,后面是蒋琬费祎,然后是费祎姜维,之后是姜维诸葛瞻。如果不出意外这也是接班顺序,也就是说实际情况是姜维本来就是接费祎的班,他的上位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搞刺杀反而会被怀疑而影响他接班。

蜀汉确实有党争,只是没那么严重,刘备入蜀后大体就四派,原从,荆州,东州,益州。诸葛亮执政后,更是简化到了非益州与益州两派。蜀汉政权各种派系从利益上讲到最后就是投降派和北伐派,也就打和投的立场,而贯穿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刘禅的态度,刘禅只会是北伐派。而李严作妖那么多次,显然是不想打的,甚至还想跟诸葛亮要封地。问题就回到了刘禅,他可以接受诸葛亮当权臣,但他不可能接受诸葛亮死后还有人骑他头上。

从地域籍贯上来说,在决定蜀汉政事决策的尚书台中,基本上是荆州人,其余也就雍州人姜维和益州人马忠,而马忠待在尚书台的时间又太短。换句话说,即使按照地域籍贯来划分派系,蜀汉也是荆州派一家独大,可以总结为荆州派是执政派,其余益州、东州派统统都是参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