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之战,秦军由章邯统率,实际上是从关中发起的,经历了多场战斗,军队已经超负荷运转。在天下纷争之际,章邯所率军队任务繁重,无暇休整。与此同时,刘邦并非独立的军事力量,他是当时楚军的一部分,与项羽联合行动。楚军当时由项梁主导,战前已经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并发动了一场复国运动,士气高涨,精神饱满。章邯率领的疲惫军队正在东阿围攻田荣。

楚军的突然援军成为战局的关键因素,他们在实力上处于正旺的状态,对于秦军的衰弱形成了极大的优势。在围城作战中,一支军队正攀爬云梯攻城,突然间有一支敌军杀出,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军队崩溃。然而,章邯的部队虽然战败但未溃,他们退却了大约170公里,在濮阳城外依然敢于再度与追击者交战。尽管再次战败,但章邯成功安然撤入濮阳,并得到了后方的补给。刘邦和项羽甚至不敢攻打濮阳,选择绕道攻打周边地区,而章邯则抓住机会,率部奔袭150多公里,直取定陶,击败了项梁。

这一战绩,不论统帅是否为项梁,即便刘邦在战术上与项羽同行,究竟是谁主导战局都成了问题。作为援助田荣抵御章邯的楚军,尽管在战术上两次击败了章邯,但整个战役中,楚军的领袖项梁却牺牲了。刘邦和项羽这对联手的兄弟没有继续进攻濮阳,这或许可以算作对濮阳城高池深的一种退让。然而,章邯趁机挽回了失势,迅速奔袭150多公里,直扑定陶,将项梁斩首。

关于此后的经过,新安杀降事件发生后,章邯的行为与之前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在关中的声望遭到普遍唾弃。然而,刘邦在后来定三秦之战中,一开始在陈仓遭遇章邯的阻击,无法进入关中。刘邦曾经考虑撤军,直到赵衍告诉他还有别的道路可以通行。史书记录了章邯的败北,而在赵衍那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军队通过另一条道路成功通行。虽然史书简略地描述了章邯的失败,但没有提及这个“他道”上是否发生了战斗,只是简单地说“道通”。

章邯在陶谷战役中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刘邦派遣使者佯攻祁山道,自己率军出陈仓道,结果章邯完全预测到了,并堵住了陈仓道,韩信无法正面突破。赵衍提供的情报使得韩信得知了章邯麾下不知道的小路,成功背刺了章邯,使得他三次连败。实际上,章邯败给了民心。

之后,章邯率领着不到一万人退守废丘,这座小城在正面对抗韩信的战斗中,韩信无可奈何。然而,此时章邯的两位王族队友投降了刘邦,项羽也被张良忽悠去打齐,导致章邯孤军奋战一年,刘邦军在萧何的帮助下十几万人军粮不绝,最终韩信引水灌城,章邯最后阵亡。虽然在章邯看来,这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他遣散了百姓,也想解散士兵,但仍有千余人愿意与他战斗到最后。

刘邦本想留住章邯,以便在未来可以制衡韩信。然而,章邯的心已随着20万秦兵的死亡而沉寂,他最终只愿以一个名将的身份光荣战死。章邯的牺牲注定了韩信的悲剧,韩信失去了制衡,功高震主,最终以更惨烈的方式死去。章邯和韩信不同,他不仅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政治嗅觉也相当敏锐。韩信则过于专注于某一领域,章邯的死使得秦国失去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