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当初最早进行集权化改革的应该是楚国,楚国也是最早搞灭国设县的,但是到最后,却“封君太众”,变成了战国版小西周。这实在是一种讽刺,与秦国形成了两个极端,事实上全盘发展起了西周式大分封玩法。据说当年周王室内乱的时候,有个王室子弟带着大量周室典籍逃到楚国,不知道楚国是不是有受到这事影响。

当初这可是和周王室对着干的楚国,自己却成了另一个西周,文化上制度上相比之其他列国都成了“最周”的国家。大分封这种玩法,坏处是强度不足,爆发力不足,好处是韧性极强,所以对付楚国这种国家,采取蚕食战略是比较容易的,当秦国采取蚕食战略的时候,由于楚国难以集中爆发力量,很快就被秦国夺取了大片地盘。但是当秦国打算对楚国发动灭国大战的时候,整个楚国背水一战差点让秦国翻车,以至于“荆兵日进而西”,这种韧性还延续到了秦末,义军以“楚”号振臂一呼,天下旧贵族豪强、义军纷纷各自响应。

商鞅去秦国,不仅带去好的制度,徙木立信树立威望信任就像孙武去吴国一样,加上最主要的君主强,励精图治厉兵秣马连续多国君那么英明上进,君臣一心统一合理进化,过去改革虽然很多细节,不过最重要当兵和种地,大方向对了实力自然领先。

秦国除了地缘优势还要有制度优势,不过制度优势是步步叠加的,集权制跟县制郡县制,从早期效仿楚国等使用县制进行地理划分,到变法后对中央直属土地进行县制进行行政划分,再到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对外扩张后,对新土地完全进行郡县制进行行政划分,而非单纯的地理划分,让秦国中央能直辖且直接能动员基层的人口越来越多。

在开始贵族配合的时候,秦国的国家动员能力就远超其它各国,秦国是战国唯一一个能动用十几万几十万人力搞大型水利工程的国家,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此。一直到秦始皇彻底废除贵族体系跟分封制,普及三公九卿制跟郡县制,完成了整个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框架,跟官僚体系后秦的制度,就已经远超周王朝的分封制加贵族体系的制度框架。

秦国的军爵制让秦扫清六合一统天下,说秦有军爵制,别的国家也有,于是就想当然地认定这是一样的,这完全不一样,秦国的军爵制产生的后果是民众绑架国家去打仗,不以君主的意志为主。其次,秦军爵的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制,获得军爵的军官和士兵都是货真价实的,不是指挥天才就是超级兵,跟六国那种发点奖励的混子兵,有本质的不同,正是秦国凶悍的战力和对外意志,让秦国的国策也为此服务,形成一种以战养战的循环。

秦终究还是统一了天下,山东六国不管怎么打,不管怎么合纵还是打不过秦国,一套商鞅变法让秦国直接起飞,秦惠文王任张仪以连横之策大破合纵之策,秦武王用甘茂拿下宜阳城打通秦国东出之路,而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的时候,白起在伊阙之战中横空出世,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华阳之战斩首十三万,将两万赵军推入黄河溺毙,鄢郢之战水灌鄢城楚人死者数十万,长平之战更是直接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进程,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赵军,使得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彻底被打废,至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去抵挡秦国的强大进攻,秦统一天下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