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志小编认为,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枭雄,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成功,背后必定有各种奇人异事的鼎力相助,而在三国时期,一个人能否成功,背后的谋士占据了巨大的因素,例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如果刘备没有诸葛亮,可能历史都不会记载刘备的名字,可见谋士在当时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不谈刘备和诸葛亮,我们就来谈谈曹操,你知道曹操的谋士有哪些吗?他们都有什么优势和特点呢?下面,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曹操手下谋士排名及其特点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曹操手下的那些谋士吧。
提到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咱们一般是说“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个顺序显然是以曹操的心理亲善度来排列的,没什么逻辑上的意义。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陈寿在郭嘉那搓人的结语中给出了答案:
“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神马的,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荀彧和贾诩,不仅智略过人,而且他们在为人处事上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而荀攸比之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在品行和智略方面都得到过曹操最高的评价,因此在这段结语中,陈寿将荀攸作为标杆,让程昱郭嘉等人与之比较,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荀彧、荀攸、贾诩,是属于“德才兼备”,而程昱郭嘉,在品行方面,至少是在风评方面就不及那三人了。
品行的评价,是前三者与后两者的第一道分水岭,下面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
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笔者在看过《三国志》荀彧的传记后,发现荀彧看问题往往非常深刻,是五人中最体大思精的一位。
他年轻时曾经预言,家乡颍川由于处在版图的中心地带,早晚会遭到掳掠,应该尽早迁到外地。这样的论断,综合了他对地理、人情、时事的了解和推断。张邈与陈宫在兖州叛乱的时候,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来到荀彧镇守的城下,说要求见荀彧。夏侯惇劝阻荀彧,认为非常危险。荀彧却认为,郭贡和张邈关系一般,他仓促来到城下,显然没有成熟的打算。这个时候前往说服他,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这个时候怠慢他,郭贡一定会怒而攻城。结果荀彧轻身入敌营,郭贡见荀彧没有惧意,认为城池一定难以攻打,于是引兵退走。显然,基于对人情、时事的精准掌握,荀彧再一次建功。
在之后辅佐曹操攻略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每每进谏,往往会从大势角度,撷取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那些部分,对曹操进行劝谏。比如建议曹操先攻吕布,后取徐州的时候,荀彧就从人心、粮饷、战略、战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再比如建议攻打袁绍时,荀彧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从用人气度、决策、治军、德行四个方面论述了战胜的可能性。对时局一贯全面客观精准的论述,在其他谋士那里是找不到的。
正是由于荀彧智能的全面和细致,所以我们看到他不仅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给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确政治方针,还能分拨粮草、举荐贤能,可谓样样皆通,样样皆精。因此善于用人的曹操往往让他做后方的总调度官,成为自己在外出征强大的后盾。
荀攸,关键词:传奇完人,战术大师
这货就是个传奇。
荀攸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竟发现了一个深藏不露的杀人在逃犯!
年轻的时候,这小子更加有胆识。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之后,他曾经主谋刺董,并计划辅佐皇帝、号令天下,成就齐桓晋文的霸主之业!这个家伙的想法是在是尼玛太超前,太劲爆了!!!显然在那个时候,荀攸就已经看出天下分崩、王权旁落乃大势所趋,而且还敢身体力行的要当齐桓晋文!应该说荀攸才是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思潮的奠基人。然而毕竟是年少轻狂,这孩子后来让董卓抓起来了。此时荀攸又表现出常人难及的明智与豁达,反正要死了,不如每天开开心心,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也真是他命大,恰好不久董卓被刺杀而死,他自己也就因此免罪。在此之后,《三国志》上有一句话,我看的触目惊心。
“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
大家都明白,这孩子见失去了当齐桓晋文的机会,便要跑到一个绝对保险的地方,随时准备割据自立。然而他最终成为别人的谋主,而不是自立门户,也是由于这种激进的性格。即便不是因为道路阻隔无法到达蜀郡,荀攸也终将被真正的领袖收服。不过,或许正是年轻时的这些变故,将中年的荀攸打磨成一个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优秀人才。在成为曹操的谋主之后,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对所有谋士评价中最完美的:
①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②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③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④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
⑤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
⑥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唯有眼界广阔,乐观阳光,经权达变,算无遗策的荀攸,才能获得这样的评价。
与郭嘉相比,荀攸与曹操其实更有默契,白马之战的时候,他们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然后付诸实行,将辎重丢弃给追兵,任其捡拾,待其阵型大乱,一鼓反击,竟斩杀了大将文丑。须知曹操号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能与他达成默契的荀攸,也一定是位传奇英才。在荀攸的战术建议之下,曹操在吕布、刘表、袁绍等人的战斗中屡屡获胜。《三国志》称,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只有好朋友钟繇都知道,后来钟繇在编纂这些奇策的时候去世了,于是世间也就难以流传荀攸的奇策。然而也许正是如此,更令这位战术大师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贾诩,关键词:经权达变,长于应对。
贾诩的关键词与荀攸的特点雷同,事实上他的综合评价确实不如荀攸。毕竟这个家伙几度易主,而且一句话就能搅得天下天翻地覆的。然而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贾诩所展现出的“经权达变”的修为,又是荀攸所不及的。正如《三国志》里所说:“权以济事”,也就是应对事故、应对人事。
李傕、郭汜、段煨、张绣,这些位土匪大爷哪个是省油的灯?然而只要贾诩一说话,他们保证都听话。贾诩善于细致入微的体察说话对象的身份、处境、性格,采取适当说服或者应对方式,让对方乖乖的顺着自己的话做。他不仅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是“说什么人听什么”,这不能不说是贾诩能够深刻抓住矛盾的本质,用最实际管用的说辞说服对方,而绝不会拘于自己的城规。也正是这种明察秋毫、务实应变的思维方式,贾诩在战术上还曾经让曹操小小的尝到败果、让马超和韩遂这两个稀里糊涂的家伙一败涂地。
贾诩长于应对,能够根据既有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所以贾诩处事永远是被动的、低调但聪明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期在魏国越混越好的原因,这种低调隐忍,为他的风评加了不少分,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需要看到,由于贾诩的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很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贾诩看问题往往有根有据,然而事务的发展往往是不可控的,是需要亲力亲为来引导,而不是因势利导而应对,所以虽然贾诩在战略展望方面的言论往往没有说服力,他一般只是说应该怎么准备打,而说不出来到底如何打。尽管赤壁大战、曹丕南征两次失败,都从侧面说明曹氏父子没有听他贾文和是错误的,但也并不能说明贾诩在战略策划上有多高明。其实说到底,在这点上与荀氏兄弟的差距,症结就在是否“知己知彼”。中原那些人物,荀氏家族作为世家大族,那是很掌握了一些资料的,荀氏兄弟自然也有机会了解曹操的敌人。但是对江东就不一样了,贾诩并不了解江东的情况,所以人家也没办法提出具体的战略。说白了,对江东的攻略,换做二荀,不一定照样不行,但难度也会空前加大。如此看来,贾诩就足以与二荀比肩了。
程昱,关键词:勇略过人,刚戾傲慢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程昱的语录,发现他建议的口气都相当激烈、相当傲慢、相当自大,即便是对曹操也是这样。在此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气度。你即便是岁数大,对于上司也多少收敛点吧?不过程昱就是这样,一片赤胆忠心,别的不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人也是艺高人胆大,没什么干不出来的。
早年在家乡城池,一次遇到县丞呼应黄巾作乱,一城百姓都向东跑到了山上。县丞领着贼人们不久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停了下来。程昱侦查到这种情况,就建议城中的大姓率领百姓杀回去,因为贼人显然没有攻城的能力,只不过是劫掠财务罢了。百姓们没见识,不想去,程昱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在东边冒充黄巾贼来了,愣是把百姓们吓回了城中。县丞发现没了退路,便领着贼兵来攻城,程昱求县令组织守城,果然贼人攻城不克,于是要走。此时程昱率领吏民开城追击,竟将贼人们打得一败涂地。其人胆勇可见一斑。
后来,袁曹对峙,袁绍带领十万人马即将南渡,而当时程昱镇守南方的城池,士兵只有700。曹操想给程昱增兵2000,程昱却说袁绍必然以自己兵少,不会来攻,如果增兵,袁绍就不得不攻城,那时我肯定受不住。因此不如不增兵。后来袁绍果然没有派兵攻打程昱。曹操对贾诩说:“这货太猛,猛于贲、育。”孟贲、夏育,貌似是战国时期两名勇士,曹仁曾被称赞“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而程昱的胆气,也足以与这两名猛士相比了。
本文由探秘志(www.tanmizhi.com)搜集整理,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程昱由于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当初这个倔强的家伙不息背负前后矛盾的名声投奔曹操,看来也算没看错人。
郭嘉,关键词:鬼才
郭奉孝是五大谋士中人气最高的家伙。我想大概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一个标题:“郭嘉遗计定辽东”,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抱负,还有英年早逝的悲凉命运。很多人是因为怜爱才喜欢的郭嘉,正如喜欢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实际上郭嘉的确带兵参加了最后一次出征,但并没有遗计定辽东的桥段,而在演义中他是唯一一个跟诸葛亮一样,可以预见死后事情发展的人。
郭嘉在战略战术方面的见识,与荀攸不相上下,而最奇特的是他可以在千里之外预料孙策的命运。这一点曾招惹很多人胡思乱想。其实这个东西并没那么复杂,郭嘉的那段话相当严谨,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要达成结果必须符合之前的所有条件。而如前所说,如果能像荀彧那样对很多方面的情况都能体察到,就不难做出这样的预言。这个我跟孙策在群里讨论过,这里不想再费口舌了。实际上孙策尚未进入中原,就被刺客刺杀,郭嘉的预言还是太谨慎了呢。不过,郭嘉敢于做出如此大胆的预言,这与性格中不拘小节的艺术细胞是有关系的。
郭嘉的言论大都与荀彧相仿,论述非常完备,然而他和荀彧的区别是,荀彧说话喜用长句,往往做一大套灰常严密谨慎的分析,将局势一点一点的给曹操分析出来,最终让曹操自己决断。即便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往往是反问句,所说能加强语气吧,但总不那么痛快。但郭嘉说话并非如此,他常用短句,说话的节奏明快,形式上多排比对仗,富有音韵美感。他的分析相比荀彧,更加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逻辑性更强,结论语气往往非常肯定,让人非常痛快。总而言之,郭嘉进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论述,逻辑顺畅,结论明白,语言艺术也更为高超。他比荀彧多了一份果断,比贾诩多了一份积极,比程昱多了一份美感,而郭嘉最完美的地方,就是他不像荀攸那么完美。
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个诗人。这样的君主碰上锐意勃发、华实兼备的郭嘉,怎能不擦出火花?而能将理性陈述与演讲艺术相结合的郭嘉,也的确称得上鬼才。即便因为这种个性,而被陈群诟病举止行为,然而正是因为缺憾,郭嘉才更契合“鬼才”二字。
那么曹操手下这五位谋士在曹营的地位如何呢?具体都是负责什么工作的,每个人有什么特长和缺点?相信,各位看完上面的内容后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此,探秘志小编还在网上搜集了一些网友的点评与讨论曹操五大谋士的内容,让我们接着看吧。
网友qfbc221:
不好比,硬要排的话 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
二荀是曹魏阵营绝大部分人都要跪舔的对象,能力人品功劳职位家世无一不完美(可能还是俩帅哥)。荀彧是二当家,荀攸是首席军师,这俩就是曹魏阵营一二号谋臣
程昱是元老,虽然存在感略低但初期贡献极大,因为某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被一直捏着档案。此君脾气很暴,但能力也是一等一(爆脾气能和二荀钟繇都很好可见人品能力是没得说的)
贾诩是降人,而且历史复杂,所以注定不会被重用。虽然能力一流但主公不会重用(怕出事),臣子也不会去攀交(怕出事)。此公也很聪明,你不问我不说,安心领工资养花草。曹操很倚重他,但恐怕并不信任他。贾诩后期的牛逼之处是做了曹丕的谋主且一言定嗣,对于曹丕来说是老师和天字第一号大恩人
郭嘉早亡一度极得曹操信任,但既没有独当一面也没有委以重任,且早亡,只能忝列末座了
网友zhangwj1:
关于曹魏五谋士的作用,我用一个小品描述一下。
曹老大:各位,现在铜锣湾有七八个帮会,我想做总扛把子,大家说说该怎么做:
荀彧:老大,想做铜锣湾总扛把子,首先要以德服人,要讲义气,兄弟们才会服你;第二,要讲信用,说话算数,树立威信;第三,要和香港政府搞好关系,不能和政府对抗。关于兼并其他帮会的思路,要远交近攻,先联合洪兴社和大飞、靓坤,狠狠打击东兴耀扬和乌鸦,然后慢慢收买山鸡、陈浩南,逐步吞掉洪兴。
荀攸:洪兴社内部有矛盾,山鸡不服陈浩南,大B看大天二不顺眼,我们重点收买山鸡,在后天的酒会暗杀陈浩南,酒楼后巷没有路灯,适合埋伏人,我们派小黑、阿贵拿麻袋套头,山鸡下手。事后收编陈浩南和山鸡的人马,由山鸡统领。
程昱:山鸡好色,大飞贪财,这两个人和我有交情,可以收买,我带几个兄弟,亲自去策反他们,如果他们不上道,我灭了他们。不过老大要注意,也要防止别人收买我们的人。
郭嘉:后天是靓坤老娘的生日,靓坤是孝子,必然会回家祝寿,我料大飞会趁机*河蟹*,靓坤被干掉,青木堂必然衰退,老大不必忧虑,只需要全力对付大B即可,大飞会带着靓坤的人马来投奔老大。
贾诩:你们说的对,老大,属下告退。
网友r001r001:
荀令君第一,大侄子第二,其他随意。
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司马懿
网友Lavinues:
一直觉得,程昱和荀攸基本上就是负责内政,打仗相关,无论战略战术,这俩基本都打酱油。荀彧虽然老看着他随军怎样怎样,但是貌似没啥出彩的点子。荀彧,荀攸,程昱这三个人的主要作为应该是把整个曹营的战略思想完善,并且进行规划,进而施行。
郭嘉毕竟死得早,战术水平得以体现的不多,但是战略眼光无疑强大,基本上曹操的后期方针和他的规划都相吻合。基本来说,郭嘉是曹营战略计划的制定者,作为主君,说曹操意见与之相同也好,说曹操是受其启发也好。在早起就能清晰对曹营未来做出规划,我觉得已经足以显示出郭嘉的战略眼光非同一般。
如果撇开曹操,单说他的谋臣们,在我看来,郭嘉提出曹营战略计划的方向和总体目标,继而有以上的荀彧进行细节规划,再次由荀攸,程昱等进行实施。在我看来,荀彧在曹营的作用还是比荀攸和程昱要高一些的。
至于贾诩,这人感觉太狡猾了,总给我一种此人巨屌但是老奸巨猾各种不出力。不过他也是我觉得曹操5谋士里综合能力最屌的那个。先后为李催郭汜,张绣,曹操,曹丕出谋划策,不论在哪都能有所作为。最厉害的地方是,曹昂算是间接被他整死,这么一个人,居然能在曹营安稳活到最后,甚至参与立嫡问题,并且起到重要影响。
我觉得贾诩的战略目光非常独到,数次谋略,都给人以早早洞悉全局的感觉。尤其是有一段贾诩出谋让张绣追击曹操的描写,给我感觉充分描绘了一个几乎有着上帝视角的谋士。这人进了曹营之后似乎话不多,估计是明白自己并非曹营老臣,别多掺和,明哲保身。好比圆滑版本的杨修,对曹操琢磨透彻,但是清楚知道哪些界限可以逾越,哪些不行。
下面是网友qfbc221对上面回答的评论:
你恰恰说反了
荀彧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坐镇许都统领后方,这就是曹操的替身。类似事情干过不止一次
荀攸是曹操贴身军师,军中谋主,参与的都是极为重大的机密战略。三国志中说有十二奇略,他只告诉了最好的朋友钟繇,钟繇没有记载,致使没有流传
程昱不仅带过兵,很有可能还亲自上阵砍过人。曹操攻吕布的时候要不是程昱拼尽一切节操守住后方三县,曹操估计就Game Over了
贾诩能谋身能某地但谋国能力不得而知,贾诩是政治能力绝顶的人,军事能力也不差(重叠追击很得孙子精要),但可惜一直没有充分展示能力的舞台
郭嘉恰恰是被吹得最大的一个,最牛逼的地方是神棍一般预测了孙策的死亡(这个太Bug了)坚定了曹操全力北上的决心,其余的表现更像一个狂生。由于早亡无法揣测其成就,但他死的时候38岁,至少是比不上二荀38岁时的成就的。
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每个都是特点鲜明,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们的事迹让三国迷们如痴如醉,至于谁更厉害,谁贡献更大,这就不好说了,毕竟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和观点也不同,大家自己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