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满眼的萧瑟破败,瓦落满地,中山先生心情复杂、思绪如电,却忽然感到脑海闪过一些古怪的画面。孙中山略为沉吟,一时顿感福至心灵,提笔便写:“志在冲天”。此话一了,先生便不再久留,拂袖而去,留下不明其意的包工头苦苦揣测。

此话怎解?原来是当中山先生看到满地落瓦时,脑海闪过的画面分明正是八十八年后新文科楼的落瓦惨况。中山先生慧眼如炬,早就知道气清者上升为云,气浊者下沉为土,而此地灵气深具,如此一来,清气日恒上升,瓦堪能住?于是便让包工队“志在冲天”,意思便是他想要文科楼不要盖瓦顶,直接冲着天空。如此一来,此地氤氲之气才可无遮无拦,气运方能无阻长存,后人也免遭瓦落误伤之苦。

可惜的是此正值民国建国初期,中山先生事物繁多,相比民生国体大事,此等小事自然不便多消时间解释。先生惜字如金,言含禅机,但包工头也只是市井小民,怎么能期望他能理解中山先生的先见呢?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包工头索性就起工开干了,落成后把中山先生的字拓大装裱起来便挂在主楼前。

中山先生也因事务缠身,对这等小事也不再关注,这楼便稀里糊涂地建成了。后人也不求甚解,沿用前人旧制也依样画葫芦重建了此楼并命名为文科楼。八十八年后,文科楼的瓦顶果然顶给连日亚热带上升气旋带来的暴雨给掀了个半。中山先生的犀利远见再次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