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禽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15亿年前-9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7米,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大型帆状物,四肢的拇指前部长有尖刺,中间的三根指骨连接融合在一起,第一批无畏龙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无畏龙的外形特征

无畏龙背部长有非常厚、长且高耸的帆状物,一直从颈后延伸到尾巴,总长度可达50-65厘米左右,大多被它们用来调节体内温度以及辨别个体身份,并且这种硕大的帆状物也能震慑到肉食恐龙。并且无畏龙和美洲野牛一样,背部都长有隆起的肌肉,能够储存水和脂肪。

无畏龙的头颅非常的细长且平坦,在眼睛的上方长有细小的骨质突起,嘴巴属于角质喙状,但是相比似鸟龙来说更宽,两侧长有大量的牙齿群,不过在前端没有长牙齿,但和它的近亲鸭嘴龙不同,无畏龙的牙齿只有88颗,下颌也只有一排牙齿来进行替换,而不是好几排数百颗牙齿。无畏龙的四肢指爪拇指上都长有尖刺,比禽龙要小,但是三根中间的指爪也一样会融合成蹄状。

无畏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无畏龙的化石出土地层来看,它很可能生活于河流地区的三角洲附近,由于长有非常多的叶状牙齿,所以大多以水果、树叶等为食,而喙状嘴能够很好的帮助它们切割植物,它们的尖刺拇指能够在遇到危险时进行防御,也能在平时进食的时候挑起植物或者勾下高处的树枝,帮助自己的进食。

无畏龙的化石发现

无畏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非洲由菲利普·塔丘特于尼日的阿加德兹发现的,因此它的种名便以尼日为灵感,而它的属名则来自于当地的图阿雷格语“勇敢的”,因此无畏龙也被称为豪勇龙。这批化石中几乎包含了非常完整的颅骨和躯干骨骼,早在1972年的时候就被发现了,目前被保存于尼日首都的尼阿美国立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