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家具和房屋使用的是榫卯结构,虽然现在我们很少使用榫卯结构了,但是在一些城市还保留着榫卯结构的房屋。那么榫卯结构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榫卯结构的发展历史
榫卯结构出现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中。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指的是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主要结构方式就是木架结构。榫卯结构中的“榫”指的是木构件上面突出的部分,“卯”指的是木构件上面凹进去的部分。因此,榫卯结构就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构件上面采用的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最基本的榫卯结构主要是由两个构件组成的,即其中的一个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让这两个构件连接固定。
发展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榫卯结构不仅仅应用在建筑中,而是发展到了家具中;秦汉时期,木架构已经逐渐成熟,榫卯结构也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榫卯砖、企口砖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民族的交流日益加深,同时也促进了家具的发展;隋唐时期,榫卯结构的家具和建筑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到了宋代,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人文气息;明朝时期,最大的木构建筑就是紫禁城。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榫卯结构开始融入现代生活。
榫卯结构的现状
现在的榫卯结构已经很少被人使用了,而很少被人使用的原因和效率、成本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如果在一些建筑或者是家具上使用榫卯结构的话,那么工作的效率会非常低。而且榫卯结构的成本很高,主要是因为它对材料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