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科学家们主要依据的是地球不同时期岩石和地层的差异。简单地说,如果同一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具有与相邻时期的沉积物明显不同的可识别特征,那么就应该将它们划分为一个分区。
白垩纪是因为,其实科学家们把白垩纪沉积物的形成时期划分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白垩系是一种质地柔软而多孔的石灰岩,主要由棘状生物的海贝组成的碳酸钙沉积物),它与侏罗纪地层有明显的区别。那么侏罗纪和白垩纪有什么不同呢?
在侏罗纪之前的三叠纪,地球上的大陆基本连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在侏罗纪末期,“盘古大陆自板块运动以来的地球”开始断裂,在侏罗纪早期,“盘古大陆”分成两大块,一块在北部被称为“先进”大陆,一块在南部被称为“冈瓦纳大陆”,在侏罗纪晚期,冈瓦纳大陆“被分为两部分”。
翼龙在侏罗纪时期称霸天空,但翼龙并不是恐龙,但在侏罗纪时期出现了鸟类的祖先,它们是恐龙的后代,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们为“鸟类恐龙”。进入白垩纪后,恐龙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物种也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雷克斯暴龙、沧龙和三角龙也出现在白垩纪。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垩纪晚期,出现了一种名为“齿龙”的小型恐龙,其大脑大小和身体大小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同等大小的动物,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恐龙可能已经进化到了更高的智力。
然而,白垩纪是恐龙灭绝的鼎盛时期。研究表明,在白垩纪晚期,地球的海洋地壳逐渐落入地幔,导致由于地球的海平面持续下降,导致地球上的降雨减少,许多植被消失。结果是,恐龙的寿命越来越短。后来发生的事件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简单来说,对恐龙真正的“致命打击”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确切地说,是“非鸟类恐龙”)从此登上了地球的舞台,恐龙的时代也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