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对这种像狗不像狗,像狼不像狼的动物很感兴趣。然而,由于关于非洲野狗的化石不多,人们对这种动物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对它们在当今环境下的生活模式。非洲野狗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群体性很强,因为每个成员都知道,在非洲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抱团取暖”。
1820年,荷兰动物学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首次对该物种进行了科学研究。但在当时,它们被称为“土狼”,从名字上看属于土狼中的一种,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事实上,非洲野狗和鬣狗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甚至在大家族中也是不同的。非洲野狗属于犬科的种类,鬣狗属于鬣狗科的种类。这种误解直到1827年才得到纠正,当时它们被归入犬科。
在以色列的一个考古遗址发现了非洲野狗的化石。这是这种动物最早的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20万年前。那时,非洲野狗已经广泛存在。但由于迄今发掘的化石数量较少,人类对其演化过程知之甚少。但在2018年的一项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发现,非洲野狗和豺狼之间存在着非常古老的基因混合物,表明这这两种动物关系密切。
但无论是外形还是习性,两者都有本质区别,非洲野狗体重在17-36公斤范围内,体型较大的雄性首领可达40公斤以上。它们的毛色看起来很凌乱,有黑、白、黄三种。从远处看,它们就像班多星。不同个体的毛色分布不同,但在常人眼中,它们都是相似的。非洲野狗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有一对大耳朵。根据亚种的不同,它们耳朵的形状也可分为蝴蝶耳和蝙蝠耳。两只耳朵的共同特点是大,与小脑袋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