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局也曾尝试用技术手段来消灭这类生物,特别是鉴于仍有相当数量的17年蝉沉睡于地下,它们仍需准备进行“持久战”。
当然,对于吃货们而言,这类蝉类的存在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多麻烦,再加上有些地区原本有处理、吃虫的习性,因此不会引发严重虫灾。
于是,美国有关人士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不仅把抓来的17年蝉炒来吃,而且开始大搞想象,把它们当作披萨馅料和沙拉食材来处理。更离谱,有人把十七年蝉做成巧克力。
尽管大家不知道这些食品是什么口味,但能知道美国人也拼尽了全力来消除灾难特别是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日子真的不好过。
另一方面,同受疫情困扰的印度也早已开始深入研究昆虫。他们相信一种叫"太平洋折翅蠊"的昆虫能生产出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将来它很可能会成为餐桌常客。
印度以太平洋折翅蠊为原料生产蟑螂奶
太平洋折翅蠊作为自然界唯一胎生蟑螂也是如此,它要给后代供给食物与养料,所以它能生成蛋白质结晶以便利用该物质养育后代。印度科学家正是受这一发现启发,尝试开发一种超级食物。
研究者们说,他们现在已通过分析比较“蟑螂奶”的营养成分,结果前者比牛奶高出近四倍
它除能提供蛋白质外,还含有许多肉类才能具有的氨基酸,其成分之复杂远超想象,可望给超级食物带来最佳原料。
尽管这一食品现在尚未普及,但科学家猜测,人们在短期内难以接受这一奇特食品。但鉴于“蟑螂奶”生产数量少,今后还可能制成保健品供人食用。
与牛奶相比较,“蟑螂奶”萃取起来就残酷多了。由于研究者们发现要想抽取较多蛋白质晶体必须把太平洋折翅蠊剖开肚子,同样意味着太平洋折翅蠊要为此而死,甚至如此仅能从1000种太平洋折翅蠊身上抽取100 g“蟑螂奶”。
因此当前最为理性的做法是采用先进的基因技术对其加以研究,可以在将来大量生产这一超级食物,而关于其市场前景是否看好还有待大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