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猪而言,由人类圈养,一直到驯化成功之后,其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天敌侵扰,等等,均有很大改变,它们再也不用花费很多精力与体力来找吃的了,也不必特意去找一个暖和的住处,以应付天气的复杂而又极端变化,更不必终日担惊受怕,以避猛兽之侵袭,因此从身体特征,行为模式来看、饮食结构等等,都呈现出和野猪截然不同的情况,渐渐凝固于基因。
家猪身材,攻防用“身体武器”等等,和野猪比较,均发生了显着退化。例如身材越来越小,头也小了,身体上半身的比例减少了,嘴部的突出程度变得较小,獠牙劣化至几乎消失等。
若把家猪直接放野外,让它自然生长,它们就是能在一段时间里恢复一丝野性。受自然胁迫时,以更好的获得食物,逃避对猎物的追逐,除体质越来越健壮外、气质变的比较警觉以外,还将逐步回归群体性生活方式,个人对个人的沟通也将变得更频繁,更高效,彼此分工将日益清晰,从而促进其野外生存繁衍。
但这一因素,仅能在短期内让家猪回复到“野生猪”的状态,尚无法成为野猪。这就意味着要想使猪成为野猪,必须首先解决家猪的驯化问题。因为家猪终究是比野猪强,从基因层面上看,已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在对环境的漫长适应中逐步表现出来,不是靠单纯放养就可以实现、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乃至数代数十代内遗传就能再变回,而从生物进化来看,一方面,它反映了自然胁迫过程中无序的方向性,另一方面,它又呈现出不可逆性。
因此家猪都是野外放养的,过一段时间后,可有獠牙生长,皮肤发黑、性情变凶等等的改变,但是它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还为了保证能活下去而被刺激、它自身所具备的“野性”罢了。
另外,由于野猪的繁殖率很高,因此,要想改变家猪繁育性能低下的局面,必须从提高野猪的生产水平着手。除非是家猪和野猪,自然环境中交配繁殖,经过很多代,使得它们两者的基因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优化,否则,几百上千年都不可能达到家猪变成野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