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天,正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在圈阅正军职任免方案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就是张力雄。
随后,主席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组织上是如何安排张力雄工作的,工作人员随口回答,尚未有任何安排,主席马上下令,将其调到江西军区。

那么,张力雄是何许人?为何值得主席如此重视?最终被安排了什么职位?
张力雄和毛主席的初次见面
张力雄生于1913年,福建上杭人,自幼其家境贫寒,遭遇了诸多不公,便立志要推翻旧社会,改变穷人的命运,1932年,我红军队伍在上杭征兵,张力雄得知后,成了第一个参军的战士。
参加红军不久,张力雄就以积极分子的身份到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学习,苦孩子出身张将军,十分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他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钻研,在此期间学习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知识和文化知识。
1932年10月,完成进修后的张力雄将军,被组织上分配到红34师,不久就在第100团,担任了1营的机枪连指导员,其后便随部队进入江西境内作战。
1934年1月,张力雄在闽西北前线作战不久,就接到上级的通知,准许他以基层军官的身份到瑞金参加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也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好几百人,要见毛主席谈何容易,为了见到主席,张力雄提前几分钟出场,在会场外等待领导们的出场。
主席离开会场后,看到一个陌生的战士向自己行军礼,立刻询问张力雄的情况,得知他是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人后,主席十分高兴,因为在早年间,主席曾在这里做过调查,才溪乡也是有名的模范乡,当时主席就鼓励张力雄争取做模范,不久,他就被提拔为红34师100团的政委。
张力雄的戎马生涯
1934年,第5次反围剿失败,张力雄随军开始长征,他所在的部队正是担任断后的职责,因此伤亡也是最大的。
长征胜利后,红34师赢得了“铁流后卫”的荣誉,付出的代价则是,除张力雄等寥寥数人外,整个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由于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红34师三过草地,很多战士病死,饿死在这茫茫草原,为了让战友们支撑下去,张力雄将自己最心爱的皮带贡献出来,让几个战士填饱了肚子,最终走出了草地。
1936年,为打开通往苏联的援助通道,张力雄参加了西路军,可惜此战,西路军数万人全军覆没,张力雄所在的红五军团三千余名官兵几乎伤亡殆尽,张力雄受伤昏迷被老乡所救,几经辗转才回到延安。
其后便是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张将军在延安在完成进修后,便去太岳独立大队担任政委。
1943年,张力雄和担任第五分区司令的皮定均将军联手创建太行军区第七分区,此后二人合作默契,一年内与敌人激战300余场,并打出过智取林县县城等经典战役。

其后的解放战争中,皮定均担任第一旅旅长,张力雄担任第三旅政委,此后,皮定均率领七千余人,横跨豫鄂皖,击败敌人数万大军从中原突围,毛主席事后称赞“皮有功、少晋中”。
也因为此战,皮定均在大授衔时成为了开国中将,而和他同级别的张力雄却只得了个大校军衔。
张力雄对此并未有丝毫怨言,对他来说能够看到革命胜利已经足够了,根本不在意职位高低,其后,他被派去了成都军区,任13军政委,并在1961年升为少将,调往云南军区任职,后受特殊时期影响,被免去了职务。
1973年,张力雄被调到了北京,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安排职务,直到1975年毛主席圈阅正军职任免方案时,看到了他的名字,于是钦定将其调到江西军区,任军区政委。
其后,张将军又担任省军区党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常委等职务,在军队建设和战备训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值得欣喜的是,如今老将军已经110高龄,仍然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