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次月经量在30-50毫升之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血啊,而且还是一月一次的白白浪费了,除了浪费外,在早期人类还在野外生存时,身体流血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食肉动物的嗅觉往往都很灵敏,尤其是对血腥味,所以,显然月经也会更容易暴露自己。
那么,人类为何会有月经这种看似不利于生存的习性呢?人类祖先又是如何在月经时生存下来的呢?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女性的月经

月经其实有一个学名叫动情周期,也称发情期,这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个生理周期,但是大多数动物是隐性月经(covert menstruation),简单地说就是月经期不流血,也就是说它们有月经,但是在没有怀孕时子宫内膜是被吸收的,与隐性月经相对的是显性月经(overt menstruation),在自然界中,只有灵长类动物和少部分的哺乳动物(比如蝙蝠)属于这类月经,最明显的就是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血流出体外。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人类的这种显性月经看起来是不利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够一直被保留,显然是对生存有利的,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不会淘汰掉这个性状。那么,看似不利的月经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这就与人类的胎儿有关了。
在自然界中,人类的胎儿与母体比是相当高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体重为150公斤的母虎产下的幼崽只有1公斤左右,虽然它一次能产下1-3只幼崽,但按照3只算也就3公斤,体重为100公斤的雌性大熊猫产下的小熊猫体重平均只有150克左右。

而人类的女性即使怀孕体重会增加也就只有平均65-75公斤之间,生下的孩子我们即使把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情况排除,刚出生的婴儿也有平均2.5-3公斤,占母体体重的约5%,而小老鼠只占母体的不足1%,大熊猫幼崽只占母体的0.15%。
显然在母体中胎儿越大,对母体的行动越不利,而在自然界中,动物的幼崽由于很小,所以在整个的妊娠期对母体的影响是很小的,母虎照样自己捕猎,雌羚羊照样能够高速奔跑躲避食肉动物,我们甚至看不出它们腹部的隆起来。

但是,人类就不同了,且不说剧烈的孕吐,就单单说一天天长大的胎儿就大大限制了母体的行动,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奔跑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与人类显性的月经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是有选择性,
月经期后的14天就是排卵期,这相当的固定,同时妊娠期也高度的固定,这就让人类有了选择,毕竟在原始人时期,原始人的生存与食物息息相关,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食物充足时选择怀孕,毕竟整个妊娠期对食物的需求量会增大,这样会大大增加胎儿的成活率。这是其一。

其二与人类的生存方式有关,从南方古猿开始,人类的祖先就是高度群居的动物,与其他群居动物不同的是人类的繁殖权几乎是平等的,不会像狮子、猴子那样一只雄性霸占多只雌性,这种繁殖方式其实也是有弊端的,因为在人类演化早期是没有什么伦理之说的,那么如何避免女性在怀孕之后尽可能少的发生繁殖行为呢?(对胎儿不利)
答案就是显性月经,到女性怀孕之后,显性月经停止,此时的人会意识到自己怀孕了,从而减少繁殖行为,保护正在发育的胎儿,这其实与自然界中动物有固定的发情期不谋而合,固定的发情期就意味着其他时间是没有繁殖行为的,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最后就是繁殖力了。从如今的角度看,人类的繁殖力是比较弱的,在我们的家养动物中,鸡可以每天下蛋(如果受精就是一只小鸡),猪一窝可以生十几只,而且平均一年一窝,再把目光放到自然界,狮子虽然一胎只有2-3只幼崽,但是它们平均3年能生两胎,从3岁性成熟开始,一直到15岁,繁殖能力都是存在的,而人类一生可能只生1-3个孩子。

但是,凡事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显性月经的好处是能够让人准确地知道怀孕与否,换句话说,只要还有月经,就可以一直备孕,直到怀孕,这是其他动物所无法相比的,因为有固定发情期的动物一年通常只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可以怀孕,错过这个机会只能再等一年。
而人类不需要这样,所以只要想怀孕,人基本上都能怀上,而且是在一年内,这样在孩子出生后,月经再次出现,人甚至可以要第二胎了,毕竟原始人的养娃成本没有那么高,正是因为这样,人类在7万年前全球只剩下了约2000人(参考2005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基因地理计划”),但到如今人类已经有几十亿人了。
所以,综合来说,显性月经对人的利是大于弊的,也可以说用少量的流血,换来了整个人类的繁盛

被野兽环伺的原始人是如何应对月经的弊端的?

根据目前的考古化石来看,在南方古猿时期,人类祖先还生活在森林之中,而且当时南方古猿还被恐猫、巨颌虎等食肉动物捕杀,可谓是活得相当憋屈。当时人类祖先的生态位非常低,显然增加任何一个可能暴露自己和吸引猎物的因素都可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尤其是女性还是孕育生命的存在,那么,当时的原始人面对月经的弊端是如何应对的呢?有三个主要的策略。

第一:抱团。人类从演化之初就不是任人宰割的,因为人类祖先高度的群居,而且这种群居关系并不是像食草动物那样见到食物动物就各逃各的,他们是会合作去与食肉动物对峙的。而且在南方古猿时期,就有简单的石器了,想象一下,一群原始人拿着石器,对着袭来的食肉动物就是一通乱石投掷,食肉动物显然就会吓跑了。
也就是说即便是捕杀原始人,食肉动物冒的风险也比捕杀同体型的食草动物更加的大,所以,人类其实是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天敌的。

第二:不固定的方便场所。如果原始人跟我们现在一样都有公厕,那么这里一定是最吸引野兽的地方,毕竟在月经期,血液通常会在排泄时一同的滴落。但是,在原始人阶段是没有厕所的,他们会在出去采集或者活动时离自己的居住环境较远的地方排泄,此时其实大多数的血都不在栖息地。
况且人类有着灵活的双手,想要隐藏自己的一些排泄物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拿着树枝挖个坑,然后再掩埋就可以了。

第三:树栖。人类的祖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在森林中度过的,与其他的灵长类动物一样,人类在森林中主要栖息的地方就是大树,所以即使在几百万年后,爬树依然是人类的本能,即使从来没学过,在极端情况下,我们也能上树(顾不上胳膊和腿被树皮蹭破了)。
而树上其实是大多数食肉动物的禁区,尤其是有多个原始人共同栖息的大树,当遇到食肉动物时,原始人在上,敌人在下,它想要冲上来并不容易。

总结

看似有些浪费且容易暴露自己的显性月经,其实是对人类有好处的,尤其是在繁育后代这方面,比起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优势,更何况在以前养娃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孩子是壮大族群的存在,而不是负担。
而对于这种容易暴露自己的习性,人类祖先主要是靠抱团、树栖和掩埋来应对的,而且即使人类祖先走出了森林,也可以用除了树栖的方法来应对被血腥味吸引来的食肉动物,毕竟即便是原始人,也不是食肉动物理想的捕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