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作为古代社会亲疏关系的标准,在现代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五服内的人被视为亲戚,五服外的人则不再被认为是亲戚。五服的概念贯穿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亲疏关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五服追溯自己的根源,这也是每个人难以忘却的根本。古人将亲疏关系划分为五服,成为衡量亲疏远近的标准。

五服最初指的是天子身边的五服制度,与古代封建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在父权社会中,人们尤为重视父辈的亲戚关系。随着封建王朝的出现,整个社会关系也逐渐形成。五服最初是指天子的五服制度,以天子为中心,划分出五个服从区域。其中甸服为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其他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则相应地分布在天子周围,形成一种行政制度。这种制度更像是一种地理划分。

五服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是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侯服是由诸侯领导的地方,绥服是更外围的地区,要服是较远的区域,而荒服是边远的、几乎无人居住的地区。这五服对应天子的统治范围,标志着各地的亲疏关系。

除了天子的五服制度,普通人口中的五服也是我们常说的亲戚。在父权社会中,以自己为起点,通过父系血统数五代,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这五代被认为是五服。

为什么只有五服内才被看做是亲戚,而五服外则不是呢?一方面,这是因为亲疏有别的观念。亲戚之间的往来通常较少,尤其在现代社会,三代之内的往来已经相对较少。古人认为,五服内才能享受到祖先的保佑,而出了五服就不再享受。另一方面,现代医学角度也说明五服内的血缘关系较为密切,现代人的亲戚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可能疏远,甚至很多人连自己的高祖父辈都不再有相识之人。五服内的人才被视为亲戚,五服外的人则不再被认为是亲戚。

五服在丧葬制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丧服被划分为五个等级,与亲戚关系中的五服相对应,规定了不同亲戚应穿戴的服饰。丧葬习俗中的五服也彰显了亲疏关系的差别,由最亲近的人穿着最重的斩衰,到关系较疏远的人穿着最轻的缌麻。不论是何种五服,都与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