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表虎臣第二

在《三国志 吴书 第十》之中,是为《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具体人物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这十二人也因此被称之为江表示二虎臣。而在这些人的排序当中,黄盖排名第二位,就足以看出他在东吴的地位,到底几何了。

陈寿在《三国志 吴书 黄盖传》中是如此评价黄盖的:

“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

其大意是为黄盖为人外表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部众。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为他效命,而且他处理事情很是果断,从来没有拖延,以至于他病逝后,东吴的人都很怀念他。

其中还这样评价黄盖说道: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也就是类似程普、黄盖、韩当这样的将领,都是江表虎臣,是孙氏几代都丰厚对待的人,所以,以上的评价就可以看出,黄盖在孙氏一族和江东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正如题主所问的问题,为什么赤壁大战之后,黄盖便是销声匿迹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二)投奔孙氏 屡立战功

黄盖本身也算是地方豪族,因为其出身于荆州太守黄子廉一族,但是到了黄盖祖父那一辈的时候,家族分离,黄盖这一支便是来到了荆州南部的零陵郡定居。

黄盖年轻的时候,生活艰难,但是壮志不改,虽然贫穷,可常常在砍柴的时候时刻警醒自己,他从小读书,学习兵法,长大后,被举荐为零陵郡吏,正式踏足汉末的政治舞台。

后来黄盖表现出众,被举荐孝廉。升任公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自长沙北进,黄盖也就在此时,跟随了孙坚,在击败草寇、讨伐董卓的过程中,黄盖表现不错,升任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战殁荆州,黄盖继续隶属于孙策,孙策去世后,又追随孙权,成为了东吴三代老将,攻城略地,不避矢石。此后,对于东吴立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黄盖也是表现出众,那就是讨平山越,在这个过程中,黄盖深受各地信服,所到之处,都是安定异常。

(三)赤壁之战 周旋荆州

黄盖人生中最为精彩的一页,自然就是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双方在长江爆发激战。

黄盖献策周瑜进行火攻,在演义里更是流传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次交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跌落了江面。被吴军救起来之后,竟然有人不认识黄盖,黄盖无奈之下,只得大声呼喊韩当,韩当看到如此一幕的黄盖,也是流着眼泪替他疗伤,而黄盖也是因此才抱住了自己的性命。

赤壁之战后,黄盖升任武锋中郎将,而似乎在众人的眼里,此后,就再也不见黄盖的踪迹了。

实际上,黄盖仍然活跃在荆州一带。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家瓜分荆州,曹操占据着南郡以北以及南阳郡、江夏郡北部一带。刘备则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基本平定了荆南四郡,而东吴除却占据江夏郡大部以外,就只有南郡包括江陵在内的江南地以及长江上游的宜都一带。

所以,为了趁机多分一杯羹,孙吴的各级将领也是开始染指荆州南部各郡,黄盖因为起自荆州零陵,所以便是率先被派向了荆州。当时,武陵郡发生叛乱,黄盖接受孙权的调令,担任武陵郡守,但当时武陵郡守另为金璇。

所以,黄盖的武陵郡太守不过是孙权授予的虚职,并不能完全掌握武陵郡。黄盖到达武陵郡之后,只率领了五百郡兵,攻杀了数百叛乱者,收复了一些城池,仅仅只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便是平定了武陵郡。

而就在此时,刘备的大军也是平定了武陵大部,当时孙权与周瑜,分别重视江北合肥与江陵、南郡,所以,黄盖所部根本无力与刘备争锋。恰逢长沙郡益阳县再次出现叛乱,于是黄盖便是转而平定益阳县,被孙权升任偏将军。

从黄盖到达益阳县以后,实际上,荆州长沙郡湘水以东的地区,便是被东吴逐渐的占据了。其目的就是防止刘备进一步做大,这也是为什么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吕蒙发兵两万偷袭关羽治下荆州三郡的时候,长沙当即望风归降的原因。

而在此之后,黄盖也是留任益阳,直至病逝在这里,时间大约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左右。所以,赤壁之战后,仅仅一年多,黄盖便是病逝了,也的确没有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