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面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的历史课本上常常描述他有着“鞋拔子”脸。据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更换了插图,将他的形象描绘为圆脸。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的教材使用了“鞋拔子脸”的描绘。早在1912年,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明孝陵祭奠朱元璋时,也使用了这个版本的形象。据说明孝陵发现的朱元璋画像也是这样的形象。

在北京故宫南熏殿里,有几十幅历代帝王的画像,其中也包括朱元璋的画像。据说有13幅朱元璋的画像,他们的脸型有的是周正的,有的是大长脸,还有些大长脸上带有黑子。一个人长大成年后,脸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朱元璋怎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呢?

根据正史记载,清代官修的《明史》中描述朱元璋的面容为:“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段描述中,提到了他相貌高大,并有着与众不同的头骨特征。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们确定这种特征到底有多明显。在描述帝王的相貌时,人们往往会突出一些个性化的特点,以彰显其与众不同的天命。至于他是否好看,并不是重点。

根据《太祖实录》中的记载:“及上(朱元璋)稍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与《明史》的描述基本一致。只是,《太祖实录》中有一个积极的描绘:“姿貌雄杰”。当然,这种描绘也可能是为了讨好或保住性命。

根据明清时期关于朱元璋相貌的文献记载,没有直接说朱元璋有着大长脸,清代修史时也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画像中会出现他的丑照呢?

上面提到的这幅画像具有典型的清代特点。画像中的朱元璋脸型稍长,下颚突出,头戴帽子,帽上还有“帽正”。帽正是用玉石、翡翠、玛瑙等材料制成的,也称为“帽准”。然而,帽正是在清代流行起来的,因此这幅画应该是清代绘制的。这幅画并不算丑,但也没有所谓的“帝王相”,倒是有些类似中国古代对龙形象的描绘。此外,清代民间还流传着一种版本,这个版本的朱元璋不仅有“鞋拔子脸”,还满脸长满了黑子。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朱元璋的后续,特别是他的子孙后代的面容来推测一些信息。然而,由于历史的限制和记录的不完整,我们无法得知朱元璋后代的具体面容特征。因此,对于朱元璋的真实面容,我们只能通过现有的历史记载和不完全的画像去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