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时代性、周朝对甲骨文的继承问题等。在过去两个世纪里,西方取得了众多文字解密的壮丽成就,年轻的天才们攻城略地,不断揭示各种“死文字”的奥秘。商博良在32岁时破解了古埃及文,罗林森在25岁时破解了楔形文字,而文屈斯则在30岁时破解了线性文字B。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破解者中的大多数都是业余爱好者。然而,在西方屡次攻克“死文字”的同时,中国的甲骨文解密却步履维艰。在百年的殷墟考古中,总共出土了16万片甲骨文,其中包括大约5000个单字。然而,尽管众多杰出的语言学家进行了百年的研究,仍有大约3000个甲骨文字至今仍未被破解。
2016年,为了吸引更多天才来解密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承诺破解一个未解之甲骨文字将获得10万元人民币奖励。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蒋玉斌教授成功解开了一个“蠢”字,获得了10万元奖金池中的唯一奖励。甲骨文解密的难度极高。
一、甲骨文的时代性
甲骨文的字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个字在甲骨文的早期和晚期字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例如,“羌”、“戈”、“爵”等字在甲骨文的早期字形中包括绳索(见下图),表示商羌战争中被俘的男性羌人。然而,后来绳索消失了,这可能表明商羌关系可能缓和了。
时代的变化导致字形的变化,这虽然让我们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历史,但同时也成为解密的障碍。因为随着时代的演化,文字背后所代表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而甲骨文中的许多文字没有演化的痕迹。这使得将不断变化的事物与文字一一对应变得非常困难,从而增加了解密的难度。此外,距离商朝已经过去了3000多年,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这进一步增加了解密的难度。
因此,最难解密的甲骨文字可能是代表已经废弃或不存在的事物(或某种抽象意义),或者已经被重新创造为与原文大不相同的新文字。
二、周朝对甲骨文的继承问题
根据商周文字的研究,周朝肯定继承了甲骨文。然而,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增加了解密的难度。
1、周朝是否完全继承了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由商人使用,适应的是商朝的社会和文化,而周朝兴起于商朝边陲之地,且商周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周人很可能没有完全继承甲骨文。实际上,在甲骨文中的许多文字在周朝文字中无迹可寻,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2、周朝是否对甲骨文进行了重大改革?
周朝继承了甲骨文,但随着数百年的发展,文字肯定会发生变化。然而,这导致了周朝对甲骨文的部分改革。例如,战国时期各国的“马”字各不相同,尽管它们都继承自甲骨文中的“马”(见下图)。因此,周人对他们所继承的甲骨文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使得解密更加困难。
三、甲骨文属于商朝的俗体文字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经常分化为正体字和俗体字,前者通常更复杂,后者更简单。甲骨文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文字,因为它是用刀刻写的,相对困难,这也使得字形相对简单。但这种写法容易导致文字出现一定的“变形”。
虽然我们知道甲骨文遵循六书造字法的规则,但仍然需要逐个解密每个字,确保它们的音、形、义都正确才能算是成功解密。
因此,尽管西方的天才们能够解密古埃及文、楔形文字、线性文字B等“死文字”,但这些文字数千年来似乎保持不变,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它们一直都有着令人惊讶的严谨的造字规则和规范的书写方式,这让人们不得不对西方的成就感到惊叹。但在中国,甲骨文的解密之路仍然充满挑战,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是否有更多的天才能够攻克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