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的扩大不仅会加剧煤炭资源的消耗,还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加剧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火区的扩大直接烧毁了周边的植被,使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给贺兰山的生态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实际上,贺兰山煤矿的燃烧并不是人为纵火形成的“火焰山”,而是煤层自燃现象,本质上是煤与氧气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由于煤矿地质运动等原因,在风化、水蚀或生物作用下,暴露于地表或通过孔洞与外界接触时,形成较多的煤粉或碎煤。煤堆中有很多空隙,在温度低、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储存在煤堆中。
在这种稳定的通风条件下,微生物会促进煤的发酵并放出部分热量。当煤的自热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煤的氧化加剧,温度开始迅速上升。特别是在下层煤堆,散热能力很差,当热量能迅速积累到300到500度时,煤层开始自燃。
即使是降水也无法扑灭这种燃烧的煤层,因为水在高温下不仅会熄灭煤,还会与煤反应生成水煤气,水煤气就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另外,高温的煤遇到低温的雨,会热胀冷缩,煤很可能会碎裂,这样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增大,燃烧得更厉害。